常州大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认证购车咨询热线:
地址:天宁区中吴大道1253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惠促销 »

看长安如何打造我市首个千亿级航母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截至2011年,长安集团产值增长了24倍,利润增长了22倍,一跃成为我市首家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千亿级航母”。在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的心中,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长安从一个汽车行业的“学徒”,逐步成长为国内汽车业前四强的艰辛创业历程。

  第一次嬗变

  引入铃木造微车

  回忆起长安汽车初出茅庐时的情景,不少长安人至今历历在目。

  上世纪80年代,兵工企业转型,长安与日本铃木合作制造微车。然而,造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谈判时,日方甚至提出,要长安的技术人员背出汽车的相关数据,才肯坐下来再谈。”张宝林称,当时工程技术人员拿着两张图纸,用了8个月时间“抠”了一辆样车、一台发动机。铃木被长安学习造车的诚意和潜力打动,这才真正坐下来谈判。

  “当时图纸、技术都是外国人的,我们想改一颗螺丝钉都要对方层层审批。”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微车投放市场后发现,国内消费者并不接受这款车的车灯造型,便多次向日方提出调整,但嘴皮都磨破了,人家还是不让改。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表示,合资企业生产一台合资车,利润不是自己独享,要分一半给对方,虽然实现了控股,但产品的设计投放是人家说了算。那时的长安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仅仅依靠合资合作,而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企业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通过与铃木合作,铃木的精细化管理、对材料和成本的节约,都让长安大开眼界。另外,长安接触到了小型发动机和整车制造的流程和技术,这为未来自主研发汽车打下坚实基础。

  与铃木合作,让长安成为中国制造微车两强企业之一。但在长安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轿车梦。梦想如何实现?此时,长安又迎来造车路上的另一个重要伙伴———美国福特。

  第二次嬗变

  牵手福特造轿车

  1999年,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当时他的首选并不是长安。打动他的,是长安通过和铃木合作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生产线和直辖带来的机遇。

  长安和福特的首款轿车,是经典产品福特嘉年华。这让长安第一次接触到了轿车的生产制造。一个靠着微车起家的车企,终于进入了轿车领域。

  在与福特的合作中,长安学到了很多轿车的制造管理经验。2001年,长安与福特建立合资公司,研发和管理水平提升上了新台阶。通过调研福特产品开发流程,长安探索出汽车自主研发管理体系,令长安汽车全新车型的开发周期从过去的42个月缩短到了36个月,成本降了25%~30%。

  “请我们的研发人员分析,长安为什么能以如此低的研发成本,生产出如此优秀的产品。”这是2010年9月,与长安合作的一家外国公司财务总监在试驾完长安自主研发的悦翔后,得知这辆车售价仅为6万元时,对随行人员说的话。

  今后

  每年推出2~3款新车

  为了给长安招揽人才,长安的高层足迹遍布全球每一个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如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等。“我们成立由董事长、总裁为领导的高级人才委员会,制定《外籍专家管理办法》,每年都前往北美、欧洲、日本,选拔世界一流的汽车研发专家。”张宝林说,拜访这些专家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每一个细小诉求,招揽全球顶尖人才加盟长安。

  于是,NVH(汽车业界将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专家庞剑从美国回来了,混合动力专家段志辉回来了……目前长安形成一支5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7位外聘专家进入国家“千人计划”。

  “这还不够,我们的目标是8000人,在两江新区内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就是筑巢。有了巢,凤凰才会来。”张宝林说,向全球客户奉献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优质产品,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这一切都将在两江新区一步步实现。

  “作为长安首款自主研发轿车,奔奔的诞生,意味着长安自主研发体系逐步形成。”张宝林告诉记者,长安奔奔在2003年开始设计,历时3年,最终才和消费者见面。

  据悉,从2006年至今,长安相继开发了逸动、睿骋等产品,每台产品单价从3万多元上升到10万多元。目前,长安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已涵盖中高端轿车、SUV、MPV等多个汽车制造领域,长安已从汽车方面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性的汽车制造企业,并成为全国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今年是长安汽车的爆发年。”张宝林表示,长安今年将推出15款新品,而后,每年将推出2~3款新车。

企业动态
单位名称:常州大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商家级别:
主营品牌:[长安商用]
联系地址:天宁区中吴大道1253号
联 系 人:暂无
销售电话:暂无
手机号码:暂无
公司电话:暂无
电子邮箱:暂无
传真号码:暂无
主营品牌
长安商用
地图
店面地址: 天宁区中吴大道1253号
©2024 常州大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商用车之家   访问量:67   网站首页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