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就是对理智(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嘲笑科学,对科学极不相信。很不幸的是,目前国内汽车产业正遭受着这样的‘反智’困扰。”日前,在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素有“中国客车先生”之称的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王健,针对国内客车产业的发展如是论断。
“在国内客车产业的发展历史上,出于一种引导,政府曾经出台过很多影响客车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我们使用车辆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说,过去曾经出现过禁止柴油车的政策,而客车属于重型车的范畴,这一政策对客车行业无疑会造成了很大影响,它给客车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既偏离市场,又偏离技术发展的轨迹。”王健说道。
在王健看来,客车产业的发展,要同时受到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三股力量的影响,但在国内市场上,政策导向对客车行业的发展,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反智”的作用。
纯电动客车的反智现象
在王健看来,政府对柴油车的禁止,正如眼下对新能源客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大力发展政策一样,其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现在投入运营的电动客车都是在大城市里作为公共巴士使用的,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公共巴士的基本特征就是定点定线运行,而不像其他客车要在不同环境、不同地方自由行驶。作为是定点定线运营的公共巴士,成本和经济效益便成为运营商要考量的问题。”
为了深入说明,王健举了美国汽车发展历史上的电车阴谋。
“美国通用汽车等一些汽车公司曾经形成一个联盟,他们把美国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系统收购下来。用普通汽车来替换原有的无轨电车。但这个联盟故意把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经营的比较差,以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大家买小汽车。政府检察官认为这是有阴谋的,而向法院提出起诉。”
王健总结说,电车阴谋这个案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汽车制造商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用汽车替换无轨电车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二,经营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好的。公共交通要更多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考虑的应该是经济和功能上的要求。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无轨电车的线网会对城市造成视觉污染,用电池客车替换无轨电车是为了城市的美观,就属于谬论。
“因此,我们想一想,一辆电动客车背着两三吨的电池在城市里面运营,两三吨的电池相当于四五十乘客的重量,这意味着这辆公共巴士要运承载四五十人做无用功,哪还有什么经济性可言。遗憾的是很多的专家和学者却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交通工具,我就想不通这个道理。”王健说道。
此外,王健认为,在论证电动客车可行性的时候,一些专家还带着一副“有色眼镜”。“比如说燃料成本的问题。一些专家在对比电动客车与燃油客车燃料成本时,是用电动客车在用电低峰时候的充电很便宜的价格与燃油最高时期的价格相比,从而得出‘电动客车的用电成本比用燃料的成本低很多’的结论。这种戴着有色的眼镜来做事,很多时候就会偏离事实。”
不仅如此,王健认为,在客车行业,欧洲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比中国高很多,但在新能源客车市场上,却恰恰相反。新能源客车在中国的应用的数量远远超过欧洲,连欧洲的客车专家都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刮目相看。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颠倒”现象呢?真的是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甚至超越了欧洲国家么?
“我们知道,欧洲人很早就在发展燃料电池客车,但他们只是在做试验,和我们的推广示范应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同样是面向未来发展新能源产业,欧洲人是先探明技术道路,未有技术突破之前也就没有任何的推广示范,而我们则是在技术路线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开始做市场示范。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也说明我们的电动客车示范面临很大的风险。”王健说道。
校车产业的反智现象
除了新能源客车市场外,在目前国内普遍关注的校车产业的发展上,王健认为,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反智现象。
“在校车发展中,存在很多的争议。其中一个争议的观点就是中国校车的应用水平、技术标准太差。因此我们要学习美国校车,要采用长头车型;还有人说我们的校车应该打造得像装甲车那么坚固,才能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些观点,王健并不完全认同。“首先讲到校车的安全性,网上流传一组图片,是说美国的一辆悍马撞上了一辆校车,这辆悍马车被撞的稀巴烂;与其相对应的是甘肃一辆校车撞上一辆大卡车,结果校车严重变形。把这两张图片放到一起,大家都说中国的校车和美国的校车质量悬殊。一些舆论领袖便把这个论点作为“科学依据”,提出要提高中国的校车质量。乍看一下,他们很有爱国主义精神,很有忧国忧民的精神,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云南农村的儿童坐不上汽车,只能坐马车;一些地区采用的小面包校车挤几十个孩子。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没有钱。”
王健说,虽然政府一直强调要重视教育,政府也承诺把教育经费要占国内生产总值(GPD)的4%。事实上,这样的承诺要已经过去了多少年,至今仍然未有兑现,所以说,客车行业是在以“坑爹”的方式要把校车标准设定那么高,随之把车价抬的很高,并没有解决学生运输安全问题,反而因为没有经费,把很多学生排斥到利用校车这种交通方式上。
“此外,现在推出的长头校车,宣传说这是安全的产品和用先进技术打造的,各位行业的老前辈都知道,我国的客车工业大约在三十多年前就是用卡车来改装的,那时候就是用的长头,因为技术落后就不用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又捡起来做,居然说它是一个好的产品。”在王健看来,这不是一种技术进步,而是反智。
在社会公平的角度反思国内汽车产业
对于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王健认为,需要换一个思维来考虑。对于目前汽车产业存在的许多反智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在社会公平的角度上进行反思。
“如果城市里每个人都有一辆小汽车,那么这些汽车就会塞满整个公路;如果用一辆公共巴士来替代它们,就会有产生很多城市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在其中散步、骑自行车。面对这两种情景,人们愿意选择哪一种?当然,以目前中国发展的阶段,人们的认识来看,许多人会选择小汽车,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不会变,最终会选择公共巴士。如果我们从更高的社会角度来比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知道,汽车产业在什么阶段可能得到发展,什么时候可能要受到限制。”王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