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用车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从中置轴轿运车上路看上汽红岩的快节奏

商用车之家讯:5月11日国内正式上路投入使用的上汽红岩中置轴轿运车见证了红岩速度。

——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4月25日,交通部发布轿运车第二阶段治理工作的通知,将对轿运车“标准化”展开更加严厉的整治,通知中还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开发具有低底盘、空气悬架、自动升降等先进装置的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并规定“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等先进车型得到广泛应用”。此规定一出,可谓瞬间引爆了中置轴轿运车,在国家明文鼓励下,中置轴轿运车或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DSC_4686.JPG


       就在通知发布16天后,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吉物流”)使用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下面简称“上汽红岩”)生产的,符合国家规范的中置轴轿运车陆续分批上路投入运营。是什么让新政还未满月,诸多车企的中置轴轿运车还在研发、测试阶段,上汽红岩中置轴轿运车就已经抢先上路投入了实际运营?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上汽红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DSC_4690.JPG


红岩速度,“快”在厚积薄发


       5月11日国内正式上路投入使用的上汽红岩中置轴轿运车,虽然在中国公路上还是“新面孔”,但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置轴轿运车早已是公路上的“常客”,发展与使用都十分成熟。所以,在国家规范轿运车市场的时候就明确鼓励这样的产品投入使用,因为中置轴轿运车在轿车运输的安全性、运输效率上都是最优选择。


DSC_4751.JPG


       早在2010年中国就成为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市场,2017年保守估计全年要有2000万次的轿车运输需求。面对这样强大的市场,轿运车新政的发布和严格执行虽然留了一年多的过渡期,但是要能承接这样变革的中置轴轿运车制造企业,必须拥有与欧洲技术接轨的生产制造实力和技术储备。好在上汽红岩在基因上与生俱来的就是拥有全球顶尖重卡企业的技术和制造实力。这才有了安吉物流与上汽红岩强强联合共同推出中置轴轿运车的契机。


率先翻牌,“快”在超前意识


       时间倒回2016年4月北京车展,在“GB1589”颁布之前,上汽红岩中置轴轿运车已经在北京车展上率先亮相,一亮相即斩获2000辆大订单,成为车展期间重卡最大订单;今年3月,红岩中置轴轿运车已经逐步分批交付安吉物流。


DSC_4804.JPG


       众所周知,一款重卡从设计之初到正式上路运营需要数年的时间产品打磨、并获得公告许可后才能上市销售并上路运营。在中置轴轿运车这个细分市场,红岩能够在新规还未“满月”就让产品投入使用,靠的就是“红岩速度”的超前意识,而这超前意识正是与轿车物流企业紧密合作的产物。


DSC_8730.JPG


       安吉物流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物流运输企业,从2012年开始就积极参与“GB1589”的修订。安吉物流对于国标以及市场需求的理解,都在上汽红岩中置轴轿运车身上展现出来:国内最低的底盘符合轿运车上下两排装载限高以及安全高效运输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市场对于中大型轿车以及SUV车型的偏好让低重心几乎成了轿运车采购必须考虑的硬指标。22米的长度做到了规范范围内最大的尺寸,对于轿车的装载数量以及搭配的灵活性有了更多的空间。良好的操控和小到12.5m的转弯半径,可以让中置轴轿运车仅使用1人就可以完成驾驶运输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半挂轿运车在物流企业人力成本控制上、还是卡车司机日益增长的收入需求上都能达到很好的平衡。


       正是在这样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去年12月份,红岩中置轴轿运车力拔“2016‘谁是第一’商用车评选”头筹,成为“2016年度第一推荐轿运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火线上路,“快”在万众一心


       在2017年上汽红岩商务年会上,上汽红岩总经理楼建平就提出上下同欲、内外同心。他解释道,上下同心就是公司的顶层设计一定会体现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以员工利益为重;内外同心就是公司的发展规划会充分体现上汽红岩的客户、红岩的经销商以及红岩的合作伙伴的长远利益。


QQ图片20170518172050.jpg


       面对轿运车新政带来的运量缺口,如何帮助物流企业快速翻牌才是当下重中之重。5月11日,上汽红岩交付安吉物流的近百辆中置轴轿运车发车上路,只是一个开始。


微信图片_20170517155644.jpg


       从设计制造、试验、获取公告上市到交付客户、正式上路,上汽红岩在每一个环节都力争行业领头,展现出上汽红岩的过硬实力。上汽红岩对市场、法规反应之“快”,是52年来经验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道路交通规范进度不断加快,相信红岩探索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研发的脚步也会进一步加快。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厂商供稿,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