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亮眼表现,让许多分析师承认之前的判断偏于保守。尤其是自主品牌的表现更加可喜,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4%。
1月14日,瑞银证券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亚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在第十四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2014中国汽车行业展望”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之前对2013年下半年的增长有点判断不足,大的方向长期来看应该是没任何变化的,且还是比较保守的。
瑞银预测,中国汽车行业在2014年可以实现11%的增长,其中乘用车增长12%,商用车增长10%。侯延琨认为,2013年市场需求这么强,最主要的原因是2011和2012年两年的销量明显变差,两年平均销量只有4%的增长,导致需求滞后;2013年的超预期销量,就是这种需求的释放。
侯延琨表示,从过去几年的表现上看,自主品牌成绩比较可观,市场份额一直在上升,同时自主品牌的集中度也在明显上升,一些小的自主品牌被淘汰,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良性。不过在研发投入上,中国汽车行业只有销售额的2%-3%,而国际品牌都达到5%。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中国汽车行业在产能利用率上已经摆脱了过去几年过剩的状态。产能利用率明显好转,对整个行业的利润有较好的影响。
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产品结构上,便宜车明显变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回归到产品质量上。
关于电动车的问题,中国的发展速度低于预期。不仅在中国,1978年美国能源部曾经判断,到2000年美国的电动车保有量可以达到800万台,实际上到了2008年美国只有56000台。中国2010年估计,2015年达到50万台,2020年要达到200万台。但现在只有几千台。
他认为,电动车作为国家战略,对于能源安全、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产业升级都非常重要。最关键问题是没有提供像样的产品,性价比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对汽车工业产生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