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两会"期间,"治霾"也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逻辑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政策的细化和快速推进,都体现出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在不断加大。市场层面,能源价格和碳排放成本的不断上涨也在倒逼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
在汽车领域,尽管对大气污染中机动车扮演的角色还存在争议,但是大多数车企已主动承担起环保重任,混合动力、纯电动车,正在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多家合资企业也在通过合资自主的方式发展纯电动车。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商用车领域,却鲜少看到此类消息。
从解放技术发展模式看"治霾时代"企业先机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以环保部为主的管理部门就开始着手提高商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希望以此减少碳氢化合物、氮氧合物、一氧化碳、PM等物质进入大气,具体的做法是用国四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取代国三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然而实施的时间一再延迟,从2011年1月1日推迟到2012年1月1日,再到2013年7月1日,再到2014年的未定时间。而在这几次推迟的时间段里,中国城市的大气环境却不断恶化,雾霾、PM2.5成为社会之痛。
商用车国四实施一再推迟的原因,目前主要观点是我国目前的柴油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满足国四排放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建议要等油品达标后再全面实施。但对于企业与用户而言,成本因素也是很现实的课题。有测算显示,商用车排量标准从国三提升至国四时,中型车成本增加2万-3万元,重型卡车成本增加3万-4万元。如果企业只是单纯的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势必将失去一定的市场。在此条件下,商用车企业若既掌握符合国四标准的节能减排技术,又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竞争能否赢得先机的关键。
"解放"是中国商用车领域的领导品牌,也是将技术转化为市场效益最好的商用车品牌之一,早在2010年"解放高品质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解放的技术研发思路与成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其自身的实力,还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内商用车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现状。
在国四技术路线方面,目前国内商用车企业的主流技术路线是电控共轨+SCR与电控单体泵FEUP+SCR两类。相比之下,FEUP+SCR技术显然更适合中国国情,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用户使用成本低和道路及环境适应性强两方面。
降低成本方面。电控FEUP+SCR技术首先是"不挑油",即使油品质量差一点也不会太影响动力性能;其次是不增加购买成本,且维修简单、成本较低;第三,由于是自主技术,若遇技术故障配件供应会更及时,这对于很多奉行"人歇车不歇"的商用车用户来讲尤其重要;最后对于企业来讲,由于技术自主,未来升级也不会受到掣肘。
道路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商用车的电控标定由发动机标定和整车标定两部分组成,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企业就只能对整车进行简单标定,而无法针对不同工况、不同环境做出调整。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掌握电控标定全部技术的企业,一汽解放已经能够进行全面标定。无论是气温低于零下30度的黑龙江,还是气温高于45度,高温干燥的新疆吐鲁番,解放的产品都能作出个性化调整,实现全面适应。
综上不难发现,发动机技术不仅事关排放,更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成本。而降低用户成本的要素,又不仅局限于发动机。为此,一汽解放提出了"体系节油"的概念,具体落实层面就是通过搭载国内技术最先进最节油的发动机,使用传动效率最高的单级桥,设计风阻系数小的驾驶室,并针对不同工况和环境的标定以及合理的整车匹配等全方位努力实现节油效果最大化,从而在行业内形成了领先的节油优势。
技术是生产力,也是效益,在尾气排放查处力度加大,燃料成本提升以及年轻一代驾驶员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影响下,正是得益于对领先技术的自主掌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一汽解放的产品,进一步奠定了解放在商用车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再回到前述话题,随着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刻不容缓。对于早已走在时代前列,掌握领先技术的企业而言,无疑等于占据了发展的先机,一汽解放的例子便印证了这点。而这种先机并非局限于市场销量、份额等经济效益,还有企业领军者形象和令人尊敬的企业公民形象等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现在,中国已经坚定的走在了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的"治霾"道路上,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抓住这一转型机遇,尽早发展环保技术,赢得发展先机。——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