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末,我省乡镇、行政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9.8%,全省农村客运车辆发展到2万多辆,站点近6万个,客运线路5347条,日均班次5.6万个,很多地方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坐车进城、走亲访友。
据了解,农村客运从“村村通”向公交化转变,关键是加快实施集约化改造和公交化运营,建设一批候车亭和停车场,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具体而言,就是整合农村客运车辆、线路资源,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变目前个体经营为公司经营,变单车经营为集约经营。为此,去年,省交通运输厅选择莱芜、章丘等12个市县启动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探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路子。莱芜确定了“政府规划、企业运作、公车公营、群众受益”的思路,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农村短途班线客运集约化改造。该市农村客运由市公交公司和长运公交公司特许运营,市财政投资4500万元,带动企业完成投资近2亿元,集中对全市347辆个体经营城乡客运车辆一次性收购,新上高档空调燃气车224辆,延伸城区公交线6条,开通城区至乡镇公交线路9条,通达所有乡镇;投放92台中型公交车,开通乡镇至村公交线路80条,构筑了城区、乡镇、行政村三级公交网络,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农民群众的出行成本由原来的平均7.5元降低到平均3.5元。
与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同步,我省加快客运站点建设,到“十二五”末,实现农村居民出行一次乘车直达各中心镇(区),一次换乘到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