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卡车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4排放升级 姜卫东: “挑战大于机遇”

商用车之家讯: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近期就表示,五征奥驰面对的轻卡用户群和农用车用户群重合度较高,这将为其抢占轻卡市场提供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由于轻卡用户对车辆价格的过度敏感特性,轻卡全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将大于机遇。

——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即将于年底全面实施的柴油机国四排放标准,在业内看来,是对轻卡行业格局的一次洗牌,一些实力较弱的二三流轻卡企业或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不过,在以农用车起家的五征奥驰看来,这却是一个很好的“翻身”机会。

 

国四实施 “挑战大于机遇”

 

     “虽然很多企业认为国四的升级是一个机遇,但我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因为,就整个国四升级过程来说,无论是从车辆前期的生产、油品的适配性,还是从市场接受程度来说,都没有准备好。从我多年销售农用车的经验来看,这些是眼下国四排放升级的最大阻碍。”姜卫东认为。



 

       对于这个阻碍,姜卫东解释说,从国三升级到国四,一辆轻卡的成本平均要增加2.5万元人民币,增幅在30%-100%不等。“买轻卡的用户和农用车一样,除了少量的企业用户外,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价格特别敏感。具体敏感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个例子,车辆装空调,我们原厂选装要多加2000块,但在外面装只要1500块,你也知道,无论是质量还是维修保养,外面卖的肯定不如原厂带的。然而,就为了省这500块钱,用户宁愿在外面装。”

 

       作为多年研究农用车市场的资深人士,姜卫东对农民用户群体的认识,特别是农民购车需求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刻。也正是基于这点,让他对未来国四轻卡市场的走势多了一分谨慎。

 

       他强调说,大部分农民买轻卡,主要是用来运输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的价值都不高,一年的收入大约就在1万元左右,在这样的收入状况下,如果一辆车卖2万-3万元,农民还能勉强接受,因为他们并不是靠车来盈利;现在一辆车涨到5万元,价格翻了一倍,如果不是专门跑运输的话,“这部分农民用户就基本放弃购买此类车辆了”。

 



做好准备 迎接国四排放升级

 

       虽然抱持谨慎态度,但在国四执行的步伐上,五征并没有落后于人。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以农用车起家的五征就着手准备进入汽车产业;2005年收购浙江飞碟,五征正式进入汽车业;2009年5月,代表五征自主技术的奥驰轻卡正式下线,标志着五征汽车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奥驰汽车是五征集团在吸收国际同类车型技术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开发、自主生产的系列车型。奥驰汽车发展伊始,就定位为用户量身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姜卫东说道。

 

       然而,在激烈的轻卡市场竞争中,特别是下有福田时代,中有江淮帅铃、福田奥铃,上有庆铃江铃的稳定市场格局下,尽管拥有广泛的农民用户群体,但五征奥驰要想在轻卡市场上分一杯羹也非易事。记者了解到,在近几年的销售中,五征奥驰的年销量仅保持在5000辆左右,和主流轻卡企业十几万、几十万辆的年销量相距甚远。

 

       此外,对于五征奥驰来说,摆脱五征长久以来的“农用车”影响也是一大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国四排放的升级正好提供了一次绝好的“翻身”机会。



 

       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个机会,早在2012年,奥驰国四轻卡就推向了市场。截至目前,奥驰已经完成包括A系、V系、D系、T系以及Y系五大产品系列的国四升级,覆盖高端、中高端、经济型各个档次。在国四技术路线方面,奥驰汽车采用了国际上成熟可靠的电控高压共轨+SCR和电控高压共轨+EGR+DOC+POC两条技术路线。“在动力上,用户可选择康明斯、五十铃、玉柴、大柴以及潍柴等多款发动机。”姜卫东说道,奥驰国四车型不仅继承了奥驰系列优秀的通过性和适应性、强劲的动力以及坚固的车身等优势,还在内饰、外观、配置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

 

       此外,为了更好地宣传奥驰国四轻卡,让用户了解奥驰,近日五征启动了奥驰国四轻卡全国万里行活动。在此次活动中,7辆奥驰国四展车将深入国内轻卡一线城市,在传递奥驰国四车型上市的同时,通过近万公里的跨区域多路况环境行驶,五征也希望借此验证车辆的各项性能以及整车和零部件的可靠性。

 

     “本次活动从五征集团总部出发,行经济南、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大中型城市,覆盖全国6个省、30多个市,行程上万里,最后到达湖北武汉。绿色奥驰中国万里行活动意义重大,对于奥驰汽车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非常好的展示机会,也是对产品难得的实战考验。”姜卫东总结说道。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