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1建言
发展战略
编制全市公交发展规划
结合哈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铁建设规划及行政区域调整的实际,尽快详编《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修编《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依据哈市今后一段时期(至少10年)的交通发展,站在战略高度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分期渐进实施。
2建言
格局建设
哈东站至群力等建BRT系统
建议集中力量积极发展城市公共汽(电)车,推进线网合理调整,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完善由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公交网络。
适度发展出租汽车和江上轮渡,逐步形成多种交通形式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适应哈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主城区连接松北区至呼兰区和主城区至阿城区的城市轻轨交通;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规划建设哈东站经群力新区至哈西客运站、哈东站至松北区、公滨路至友谊路的BRT系统。
加快地铁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地下、地面、地上交通三位一体,覆盖市郊、辐射周边的城市公交网络。
3建言
基础建设
松北和群力建综合换乘中心
合理规划设置公交换乘枢纽,在松北地区、群力新区等规划建设综合换乘枢纽中心,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
在城市大型公交客流集散地,配套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配备相应服务设施,吸引运用其他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们在换乘枢纽改乘城市公共交通,使之成为集环城铁路、长途公路客运、地铁、公交汽车等多种交通形式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继续加快公交停车场站建设,将公交首末站建设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和交付使用。
4建言
公交优先
主通道多建公交专用道
建议加快智能公交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公交车辆车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功能,逐步实现公交车辆运行与道路交通信号系统的科学配置,提高公交优先通行能力;安装摄像探头,利用3G视频技术,提升安全行车保障,应对突发事件。
科学合理设置公交车优先通行道路网络,按照“4纵5横3联”专用道规划,在新阳路、友谊路、红旗大街等公交客流主通道和跨区主干道连接线上规划建设常规、分时段、逆向等多种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营速度,确保公交路权优先。
市交通局局长谭洪志介绍,哈市从2012年10月开始创建“公交都市”。目前哈市公交主要存在三大“弱项”,主要是公交线路仍存在不合理问题,公交企业数量多,公交专用道数量少。今年,“公交都市”将围绕“弱项”进一步补短板。2017年哈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将达45%。
举措一 首次重新规划全市公交线路
深入创建“公交都市”的重点,是调整公交线路,今年要对所有公交线路进行规划,这也是全市首次。
其中,结合哈西站北广场、哈北站建设、哈东地区、利民开发区、平房区、哈西新建小区、松北区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广场、群力友谊西路,以及场站建设和新建小区入住情况,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0条,联通江南江北、长江路华南城与市区,填补产业园区及新建小区公交线网空白,优化老城区公交线网结构,满足部分重点区域发展对公交配套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城市新区居民出行问题。
举措二 今年600台新公交上道
今年继续发展公交运力,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标台,重点实施郊区线路公交车辆提档升级。同时,还将创新公交服务形式,拓展大站快车、定制公交等新型服务。
今年,哈市启动智能交通,全市6003台公交车全部完成智能车载设备的安装。
举措三 新阳路新增4公里公交专用道
今年哈市将推进借助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增加更多的公交专用道,先期启动新阳路—埃德蒙顿路段,长度4公里。
依托调研确定的34个公交首末站,试点开展“最后一公里”公交服务。继续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启动融江路公交枢纽站建设,完成南城明珠、东华街、通乡街公交首末站建设。香滨路将建又一大型公交枢纽站,面积达5万平方米。
小知识·公交出行分担率
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这个指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公交分担率=乘坐出行总人次/出行总人次(百分率)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低于10%,特大城市只有20%左右,欧洲、日本、南美等国家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达40%至60%,我国香港特区和新加坡公交分担率最高,超过90%。
建议案背景
2012年,哈市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首批创建城市。两年多,哈市“公交都市”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公交线网布局还不够合理,便捷通畅的公交体系尚未建立,城乡连接处存在公交盲点,公交营运管理行为还不到位,一些线路公交车准点率差、车速慢、等车难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受传统观念、体制机制、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哈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43%。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