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携车网是国内率先试水“汽车售后服务去门店化”的电商企业,其CEO兼创始人章正超先生,将自己的公司形象概括为“移动的4S店”。“汽车售后服务是最为传统的服务业之一,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服务方式,真正做到‘车在哪儿,保养就到哪儿’,客户只需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就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的上门维修保养服务。”
章先生说:“服务用车是我们业务的核心部分,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全靠这些服务用车,我们是为用户解决问题,自己的车自然不能出问题,它们一定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节油性。在进行对比评估后,我认为上汽大通V80最适合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第一批就一次性订购了20辆。原因无非两点,从理性角度说,我了解上汽及上汽大通的产品和技术;从感性角度来说,我信赖上汽,我们创业团队和上汽大通有同样的精神和情怀。”
理性:他是懂行的学霸技术派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30岁开始创业的章先生可以说是个“懂行的学霸技术派”。说章先生是“学霸技术派”,是因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他在清华园的时光,都献给了“高冷”的汽车技术;说他“懂行”,是因为他有4年的汽车媒体经验和6年的主机厂工作经验,对汽车行业相当了解。十年来,章先生对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看法。“汽车产业属于传统的制造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必须要融合互联网思维。传统4S店提供的保养维修服务,无论是时间、地点都是‘死的’,到店维修的客人基本集中在节假日;而我们则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指定时间、地点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为客户节省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
服务用车的选择对章先生而言是业务核心的一环。章先生说:“我们的服务不限定汽车品牌,一辆服务车配备两个维修人员及相关的维修设备、工具。基于这样的业务模式,我们在服务用车的选择上有三个核心需求。首先,车辆内部空间要足够大且改装性强,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容纳维修人员、设备及工具,后续还能随着我们服务的升级相应优化维修服务项目;再来,车辆可靠性要非常好,我们本来就是上门为客户维修汽车,总不能自己的服务用车在路上先出了问题,故障率低是关键;最后,考虑到运营成本,油耗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认为大通V80最符合我们的用车需求,这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当问到目前大通V80的使用情况时,章先生满意地回答说:“我现在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我为其他车主提供售后服务,另一方面,我也是车主,享受上汽大通的售后服务。从专业角度说,我对比了市场上同类产品,发现上汽大通V80的售后服务是最到位的。当然这和上汽整个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也有关系。包括当初买车的时候,从洽谈、交车到上牌,大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周到的服务。使用之后,V80百公里8L的油耗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款车改装性很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车内空间重新设计,便于开展更多维修服务。”
感性:信赖上汽十年如一日
章先生坦言到:“选择上汽大通,还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
原来,章先生曾在上汽乘用车担任过欧洲大区的销售经理,4年主机厂的工作,也让他对上汽积累了不少感情。章先生说:“虽然离开了上汽,但我还是为自己曾是一个‘上汽人’感到自豪,到现在我仍有一颗‘上汽心’。如果要买车,我一定首先考虑上汽的车。像这次公司要采购服务用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汽大通。一方面我了解、信赖上汽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认为上汽大通和携车网在品牌精神上也是一致的。”
而在章先生看来,携车网和上汽大通在各自的领域虽然都是“新进者”,却成长飞快,拥有勇于突破和挑战的进取精神。“我们的团队,是一支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团队。我们有一种情怀,是希望让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更透明,削减这个行业中的‘灰色地带’。目前,我们每月平均有1万次保养维修服务,全年就是12万次。上海如果按350万辆车计算,每辆车一年做2次保养的话,总共700万次。也就是说,我们用8个月的时间从上海约5000家4S店手中拿下了近2%的市场份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章先生自豪地说。
而上汽大通也有着令行业瞩目的“大通速度”。三年多时间,上汽大通市场份额达12%,比合资竞品快十几年实现5万辆下线。今年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截至5月,上汽大通累计销售12474辆,同比增长112.3%,累计销量已大幅超过2013年全年销量,为客户提供具有全球品质、行业最新技术与科技的产品。正是这样的进取精神,让携车网最终选择了上汽大通。章先生表示:“品质、创新、进取,这是我在携车网和上汽大通身上看到的共有的特质,从品牌形象和品牌精神上来说,上汽大通都是最适合我们的合作伙伴。我相信,未来我们两个品牌会一起成长,而携车网的业务也将覆盖全国更多城市,我们有信心成为行业引领者,带领行业成长。”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