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加长加大可能对车辆本身性能产生影响。在消费者的需求下,厂家扩大微客的空间,推出大微客,原本无可厚非。不过,越来越大的微客,也为自身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埋下了隐患。从目前微客企业的普遍做法上看,加长版多数衍生于普通版,在长、宽、高上进行了处理,从轴距上看,变化不是很大。此外,据笔者观察,加长版车型推出速度上,也要比原型车快得多。尽管多数企业称,加长加宽不会影响整体性能,但种种迹象表明,在加长风的刺激下,难以避免个别企业的短视行为。一旦这类车型出了问题,大微客将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
其次,是加长加大之后,微客在尺寸上改变了原有概念,可能会在未来引发对微客标准的调整。前几年,业内呼吁微客企业抢占微客、轻客之间的市场空白,于是,大微客逐渐流行。几年过去,微客的长度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从3米到4米,从4米到4.5米。按照相关法规,长度在3.5米以下才是微客,现在微客确实抢到了轻客市场的一些份额。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微客和轻客获得的政策待遇有很大差别,不但体现在“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这些特殊的政策上,还在过路费上有明显不同。严格来说,一些大微客应该归入轻客一类,尽管国家层面目前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微客厂家应该有所警惕。
从更深层次上讲,微客市场在尺寸上的过度竞争,折射出市场竞争手段单一化,以及微客企业对消费潮流缺乏引导性的问题。从微客发展趋势看,大空间并非消费者对微车的惟一要求,这种消费需求是多元化的。比如随着农村道路的改善,人们会对车辆的舒适性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可能有的人不喜欢大微客,而愿意用省油的车。此外,微客企业也应承担起引导消费潮流的责任。随着微客市场的扩大,微客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服务上不断升级,逐渐具备了一定市场引导力,可以着眼于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
从今年过去7个月的销售数据看,微客销量增速缓慢下降,与此同时,新进入者也在奋力拼抢市场。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微客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对微客企业来说,大空间已经不是竞争的最有力武器,应深挖消费需求,既做市场需求的提供者,又做市场需求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