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氢燃料电动客车,能够实现商业化运营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最近的一笔订单中得到了解答。
就在北京道路运输展开幕前夕,第一商用车网独家获悉,福田欧辉刚刚签下100辆8.5米氢燃料电动客车销售合同,全部采用自主品牌亿华通燃料电池发动机。“土豪”采购方,是有车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凭借这笔前所未有的大订单,福田欧辉也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签订全球最大批量氢燃料电动客车订单;第一个实现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闭环,完成氢燃料电动客车研发制造;第一个全球范围内真正实现氢燃料电动客车产业化、商业化开发运营。
氢燃料电动汽车吃香 各国纷纷投入重金发展
氢燃料电动客车,其实并不算一个很陌生的名词。
最近几年,在全球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共识下,在中国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下,能够完全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并被国际公认为“终极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的氢燃料电动汽车,得到了汽车生产厂商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攻方向之一。
福田欧辉氢燃料电动客车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
当前,日韩、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了氢燃料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及规划。2010年,美国能源部制定《氢能源计划》,推动氢与电一起成为主要能源载体。2015年,美国国会向美国能源部氢和燃料电池项目拨款约1.17亿美元,推动燃料电池电动车发展。中国政府也已明确提出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动汽车发展,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为此,中国政府很早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包括氢燃料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几年下来,随着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速,我国已经形成以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清华大学为学术研究单位,亿华通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究制造单位,福田汽车等为整车制造企业的完整氢燃料整车制造产业链,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有少量氢燃料电动汽车投入示范运营。
2008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福田汽车与清华大学、亿华通共同研发的氢燃料电动客车用“尾气养鱼”向公众展示了其零污染、零排放的特点
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尽管各国和各家车企都在加大对氢燃料电动汽车的研发及推广力度,但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并未实现氢燃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哪家企业真正实现了氢燃料电动客车的产业化开发、商业化运营。
地处北京的福田汽车,为何能斩获百辆大单,成为氢燃料电动客车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呢?
福田欧辉率先推进氢燃料电动客车商业化开发运营
作为在国内最早开展氢燃料电动客车技术开发的企业,福田汽车已经具备了实现氢燃料电动汽车产业化开发、商业化运营的基本条件。
据了解,福田汽车早在十多年前便开始着手氢燃料电动汽车项目,并且是“官产学研用”融合度最高的企业之一。2003年,福田汽车欧辉客车事业部刚刚成立,就把目光投向了国内还没有开垦的新能源客车市场,成为中国投入新能源客车研发最早的企业。随后,国家863计划燃料电池项目启动,福田作为整车牵头单位承担了该项目,为欧辉氢燃料电动客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福田汽车在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推出了中国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首款低地板城市客车
2006年,福田汽车与清华大学、亿华通联合承接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中氢燃料电动客车的研发,清华大学与亿华通共同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和车载供氢系统,福田汽车提供整车制造技术;2008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福田汽车与清华大学、亿华通共同研发的氢燃料电动客车用“尾气养鱼”向公众展示了其零污染、零排放的特点;2008年奥运期间,福田与亿华通开发的氢燃料电动客车圆满完成了2008北京奥运会男、女马拉松比赛的服务用车任务;2008年8月-2009年8月,为充分验证考核其性能,福田氢燃料电动客车在北京801路区间段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示范运行。
2013年,福田汽车再次携手亿华通共同研发氢燃料电动物流车;2014年,福田合作生产出5辆第二代12米氢燃料电动客车,解决了生产成本高、燃料电池寿命短等阻碍氢燃料电动客车发展的瓶颈,并具备了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基础条件。现如今,福田汽车已成立欧辉、欧马可氢燃料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氢燃料电动客车研发、制造、燃料供给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氢燃料电动客车项目的成功推进,福田汽车已实现了新能源全系列车型的产品覆盖,并形成由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动公交车、纯电动环卫车、纯电动卡车、纯电动出租车、商务客车、物流车等组成的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品组合,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
因此,可以说,本次福田欧辉获得100辆氢燃料电动客车的采购大单,标志着中国氢燃料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营的序幕正式拉开,并将强势推动全球氢燃料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商用车之家,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