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卡车 » 热点新闻 » 正文

潍柴上半年产销创历史最高,营收过千亿

商用车之家讯:——欢迎到访!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为您服务◆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创新培育新动能◆上半年产销创历史最高,营收过千亿纽约市

——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创新培育新动能◆上半年产销创历史最高,营收过千亿

 



        纽约市中心,美丽繁忙的伊斯特河上,一艘艘城市渡轮搭载着成千上万市民,穿梭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伫立船上,凭栏眺望,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露出自豪的微笑——这些最先进的渡轮,新装配的发动机全部是潍柴造。


        万里之外的潍坊,翻看潍柴上半年业绩表:发动机产销30万台,创历史最高;汇总营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75%,利税63.7亿元,同比增长80%。


        市场远未恢复景气,潍柴为何能逆势而上?潍柴的产品为何能打入对发动机技术、环保要求最严苛的美国市场?潍柴的“动力”何在?

 



        谭旭光说,作为老牌发动机生产商,要迈向行业顶端、打造新动能,秘诀只有一个:创新。


        击败康明斯等行业巨头装上美国渡轮的,是潍柴研发的最先进船用发动机M26.3;支撑上半年业绩的主打产品WP13等型号发动机,也都是潍柴自主研发的顶尖产品,国内售价比进口发动机还贵10%,客户提货要排三四天的队。


        “没有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潍柴绝无可能走到今天。”在潍柴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勇看来,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融入潍柴人的血液。


        此言不虚。最直观的证明是,近10年来,潍柴用于研发的投入累计达到150多亿元,无论经营业绩如何,每年的研发投入不降低,达到国际一流企业水准。


        创新需要方法论、路线图。潍柴的创新路线图,可从对外、对内两个维度考量。


        对外,打造全球协同创新格局和顶级的创新生态。这个路子,潍柴从2005年就开始了。那一年,潍柴首次出手并购,拿下德隆系旗下的湘火炬,控股陕西重汽、法士特变速箱等核心业务。两年后,潍柴用自己的发动机加湘火炬的变速箱和车桥,研发出全球第一台重卡动力总成。10年间,动力总成为潍柴带来了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其间,潍柴又在国内进行一系列并购重组,完成了全产业链创新资源的整合。

 


潍柴董事长谭旭光视察PSI,并在员工大会发表演讲


        只在国内闪转腾挪还远远不够,潍柴深信,要掌握一流的研发能力,必须走出去,整合全球创新资源。2009年,潍柴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并购法国老牌船机企业博杜安,之后又陆续完成对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和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与PSI等企业的并购。“这些企业都具有领先的核心技术,特别是林德液压落地后,彻底改变了我国高端液压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张泉介绍,潍柴将“引擎+液压”融合,研发出全球唯一的液压动力总成系统。


        目前,潍柴已在美国、法国、德国等“五国十地”建立研发中心,与11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以潍柴为中心的产业链众创平台。王勇介绍,今年潍柴还将在德国阿莎芬堡、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三地建立创新中心,与麻省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东京大学搭建校企合作研发平台。


        创新,肯綮在于人才。创新活动延展到哪里,吸引人才的触角就伸到哪里。今年,潍柴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开展了高端人才招聘。此前,潍柴仅“千人计划”专家就拥有七名。“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全球技术专家团队。”谭旭光说。


        潍柴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令人激赏。张泉告诉记者,在潍柴,研发人员出国是最容易的事儿,只要出国进行技术交流,都是一路绿灯,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出国报告上签字。潍柴还鼓励研发人员学英语、考雅思,“雅思成绩不行,很难获得提拔”。



潍柴科技创新大会


        潍柴的世界眼光可见一斑。以这种开放的眼光反观自身,也必然派生出一种激发创新活力的改革精神。有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在近日举行的潍柴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谭旭光当场宣布,拿出8000万为全体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每月涨薪2000元。涨薪后潍柴研发技术人员平均年收入将超15万元,为国内同行业最高。


  第二件事,潍柴刚刚从研发团队中聘任了7名“潍柴科学家”和8名青年科学家,他们被称作“在科技领域仰望星空的潍柴人”。


  “本以为一辈子就是个工程师了,没想到还能戴上‘科学家’的帽子。”33岁的发动机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陈文淼,被聘为青年科学家。这顶帽子意味着,刚工作五六年的他,年收入将超过大多数中层干部。而潍柴科学家的年薪,则远远高于谭旭光和相当一部分集团高管。业内人士评价,潍柴科学家的设立,意味着科研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这一普遍性问题,在潍柴已完全打通。


  研发人员如此“得宠”,不怕其他岗位人员眼红吗?潍柴自有章程。2013年起,潍柴在研发系统进行了组织创新和薪酬体系改革,搭建起以绩效产出为核心的技术人员薪酬和晋升体系。“研发人员的薪酬和晋升都是独立通道,创造多大效益,就拿多大奖励,其他人心服口服,眼红也没用。”王勇说。


        经过多年的变革,潍柴营造起了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生态。“只要有想法就可以申请创新项目,失败了不追责,成功了额外奖励。”陈文淼牵头开展的仿真研究使潍柴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一流,但此前,公司连续三年投了3000多万元,迟迟不见成果,却始终没一个领导追究他“钱打了水漂”。


        创新的格局,决定着竞争格局。如今的潍柴,已成为全球唯一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拥有全系列、全领域动力产品,囊括5家欧美知名企业、5家中外上市公司、8个高端工业品牌的先进装备制造跨国集团。其中,海外业务已撑起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

 


  拥有创新基因的企业,一定是不满足于持盈守成的企业。如今,潍柴又将目光投向新能源动力领域,对标丰田、AVL、博世等巨头,建设全球一流的新能源创新和测试中心,整合氢燃料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打造高端新能源动力产业链条,目标直指“再造一个千亿级新潍柴”。


  创新的冲动是有边界的,无论怎样创新,潍柴都有一个底线——坚守主业。在谭旭光看来,潍柴是进行“相关多元化”,即同一领域、同一产业链条上的多元化。楼市火爆,不少人动员谭旭光去分一杯羹,被他一概回绝:“潍柴要把发动机做得比房地产还赚钱!”目前看来,潍柴做到了。


  立足自身优势,以世界眼光谋划创新,以国际标准引领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驱动创新,蹄疾步稳培育壮大新动能。这正是潍柴路径带来的启示。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