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论坛热贴 » 正文

国企海外抄底,是时候了吗?

商用车之家讯:摘要:在欧洲车市销量危机一再扩大的背景下,近日却传来东风汽车收购瑞典工程公司70%的股权的消息,似乎为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提供了借鉴意义。此时是国企海外抄底的好时机吗?

  摘要:在欧洲车市销量危机一再扩大的背景下,近日却传来东风汽车收购瑞典工程公司70%的股权的消息,似乎为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提供了借鉴意义。此时是国企海外抄底的好时机吗?需要哪些什么准备?你如何看待?

国企海外抄底,是时候了吗?

  方向盘

  欧洲车市持续低迷。今年9月,欧盟2 7国乘用车销量为1099264辆,同比下降10.8%,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232840辆。今年前三季度欧盟27国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7.6%。在欧洲车市销量危机一再扩大的背景下,近日却传来东风汽车收购瑞典工程公司70%的股权的消息,似乎为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提供了借鉴意义。此时是国企海外抄底的好时机吗?需要哪些什么准备?你如何看待?

  这条路长期而艰巨

  早两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就有人形容这是“拿自己的棉被给人做身过冬的棉袄”。这话听起来可真冷啊!这样的例子在IT界屡见不鲜,当年T C L冲动地买下阿尔卡特,希望借道杀进欧洲市场,结果把公司从股市圈来的钱全花在了欧洲员工的养老、遣散费上,一年后铩羽而归。譬如明基前总裁在总结西门子并购案失败的原因时说的:我究竟要有多少高管才能一下子把控住全球的市场呢?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甚至把自己的总部搬到了美国,把企业官方用语也改成英文。

  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收购一家海外企业,如何稳住并进一步拓展原企业的全球市场和渠道,并解决好“历史负担”和文化差异问题,是一段长期而艰巨的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挺过去的。

  现在并非最好抄底时机

  我不认为现在是好的抄底时机,不过东风的尝试值得鼓励。欧洲经济不景气,欧洲车市同样如此,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或许到明年将会有更多机会。

  到海外并购风险很大,这不是只简单收购一种技术,还涉及到管理、员工保障、债务以及文化融合等,汽车业的跨国并购风险很大,所以国内企业走出去收购一定要谨慎,做好面对挑战的准备。此前吉利等企业在海外并购上有些战火,也尝到了甜头,东风的尝试亦值得鼓励。

  前车之鉴,别抄回垃圾

  中国企业“财大气粗”,但切不要继续给外国人以“人傻钱多速来”的形象。以海外收购为例,前车之鉴,绝大多数的收购、抄底,都会涉及到工会、人员、国外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没有拿到核心技术,反倒是抄底了一堆被淘汰的垃圾,得不偿失,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以汽车行业为例,现在真正要抄底的肯定不会是整车企业,首先,能被抄底的车企肯定不是顶级的一流车企,那么也就不存在借其品牌来提升形象的可能性;其次,即便抄底回来了,要把整车的平台技术跟现有的技术进行融合,就是一大障碍。所以,现在,真正适宜海外抄底的反倒是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尤其是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新能源核心技术,如电池技术等,能借势抄底收购到上述企业,再搭载在国内企业的车型及平台上,快速实现技术融合,商品化,方是正道。

  该抄核心技术的底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全球经济呈现不景气态势,不少国际车企面临种种问题而无奈重组。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欧洲车企对于来自中国的并购,没有了漫天要价的资本和耐心,所以几年前罗孚这样“不厚道”的交易再次出现的几率并不大,中国车企在海外抄底时应该更加坚决一些,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然后再去思考“值不值”的问题。

  同时,就像中国人在海外血拼的目标从最开始“啥都惦记”到现在专攻奢侈品一样,中国车企接下来海外抄底的目标应该集中在如何由此获得保障以及自身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上来。不过,重组的欧洲车企并非“停业大甩卖”,那些优质的资源还牢牢地掌握在其手中,这一点从中国车企海外并购越来越曲折的过程便可见一斑。因此,在海外抄底的过程中,除了寻求完全的并购之外,中国车企还应该更加务实一些,通过参股、合作开发产品以及技术等方式多管齐下。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本文导航:
  • (1) 国企海外抄底,是时候了吗?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