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网 转载】日前,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决定终止对公司增发申请的审查。公告称,公司于2011年4月21日向证监会提交了增发申请报告,近期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资本市场形势,公司主动要求撤回增发申请文件。
对于江淮方面的“主动撤回增发申请文件”的说法,有证券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是其不愿承认自己定向增发失败的表态。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持续不断的人事变局加上目前每况愈下的业绩表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此前搁置已久的“大安汽”重组事宜。
增发被否
“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在回答记者关于增发撤回的采访时,江淮汽车一位高层仅如是轻描淡写。
据了解,早在2011 年 4 月 21 日,江淮汽车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发申请报告》。据江淮汽车此前发布的消息显示,江淮计划采取公开增发方式发行不超过1.5 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8亿元人民币(含发行费用),投资于乘用车基地扩建项目和年产20万台高性能汽油发动机项目。
而日前,江淮再度发布公告称,近期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资本市场形势,公司和保荐机构同时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撤回增发申请文件的请示,主动要求撤回增发申请文件。此时,距公开增发计划的江淮汽车2010年股东大会(2011年3月18日)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由于当前股价过低(截至记者截稿时的2012年6月13日,江淮汽车收盘价为6.16元,历史最高值为19.66元),再发行新股不划算。”就所谓的主动撤回增发申请一事,江淮汽车董秘冯梁森曾向媒体如是解释。
然而,有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增发价是在证监会核准企业增发计划之后的6个月内择机发布招股书之后而定,价格以招股书发布的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为准,也就是说,从证监会核准企业增发计划开始,江淮汽车可以有半年时间来视具体股价情况确定增发价格,“因此,江淮汽车目前显然是自知无法通过证监会的审核,便主动要求撤销增发申请”。
至于证监会为何对江淮汽车的增发计划不予通过,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还在了解具体情况当中,而实际上,无论是主动撤回还是证监会不予核准,对于江淮汽车而言,定向增发被否一事,无疑将加剧眼下的资金困境。
风雨江淮
据来自江淮汽车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江淮汽车整体销量为21.54万辆,距离其近3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2011年,江淮乘用车销售公司也出现销量下滑,其同比减少3万多辆。在此情况下,江淮汽车的盈利情况已经变得非常糟糕:据江淮汽车发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该年,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304.74亿元,同比仅微增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1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88%。此外,据记者了解,2011年江淮汽车获得了1.64亿元的地方政府补助,如果去掉这部分补助,江淮汽车的利润下滑幅度显然会更大。
更为严重的是,江淮汽车的盈利情况还处于持续失血状态。2012年上半年,江淮汽车的整体业绩表现仍未实现好转。根据江淮汽车公布的4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江淮轿车销量为1.1万辆,同比大幅减少29.25%;MPV销量为4711辆,同比减少27.59%;SRV(小型休闲车)销量为787辆,同比减少50.69%;卡车销量为23818辆,同比减少10.06%。同时,江淮汽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62亿元,同比减少 23.69%;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减少69.25%。
一方面是利润的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江淮还有很多新增项目正在嗷嗷待哺。依据江淮的公告信息显示,2012年,江淮汽车新增了逾12亿元的投资项目,其中包含2305万元投建商用车停车及发运场项目,2.09亿元建设年产8万套的HFC7131系列轿车新车型车身模夹具项目,7.95亿元建设年产15万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项目以及1.8亿元的5万台DCT齿轴件项目等。
“此次增发计划被否,无疑会加剧江淮汽车的资金压力。”东北证券一位汽车分析师表示,此前增发计划拟募集的28亿元资金不能到位,也就意味着江淮汽车在自有资金之外,必须寻求如银行贷款等更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新增项目加速扩张,一方面又面临市场不景气和资金压力,江淮汽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倒逼重组?
江淮汽车的增发计划失败后,有业内专家分析表示,在不断增加的资金压力和持续低迷的业界表现面前,江淮汽车当下的被重组预期已经大大增加。
早在2009年5月,安徽省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决定推行“大安汽”战略,力推奇瑞、江淮等车企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重组,力争形成一个年产销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彼时,业内普遍认为,从企业地位及规模看,由奇瑞对江淮进行整合是一个更可行的方式。
此后,奇瑞重组江淮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不过,由于江淮原董事长左延安的极力反对,重组事件始终没有成行。而2012年初,左延安离任,江淮汽车原总裁安进接替左延安,开始主持江淮汽车的工作,再加上江淮市场处境岌岌可危,江淮的被重组预期显然又大大增强了。
按照江淮汽车此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江淮汽车总体发展战略思路为调整产品结构、做大规模,计划在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全线发力,最终实现整车年产销量突破160万辆(其中乘用车超过100万辆,占比超过60%)、海外销售比重达到20%以上的目标,而2011年~2012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市场表现欠佳,其业务调整压力正在逐步加大。另一边,2011年,受整体市场环境不佳的影响,奇瑞乘用车整体销量比2010年下滑了2%,此外,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奇瑞在过去3年里将全部呈现亏损状态,奇瑞的“中国自主品牌旗帜”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这一定会让政府部门重提企业抱团或者重组做大以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想法。”有业内知名分析师表示,“奇瑞在汽车业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超江淮,因此,由奇瑞实现对江淮汽车的重组,势必会是接下来各方要重点推进的事项。”
对此问题,奇瑞各方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是三缄其口,但可以想见的是,一场涉及奇瑞和江淮之间资产整合的大幕,已经被掀开了一角。
2006年下半年,关于奇瑞和江淮重组的消息开始逐渐传出,当时的消息显示,奇瑞将通过持股江淮的方式重组后者,以扩大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寻求在整体实力上的影响力。
2009年5月,安徽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推奇瑞、江淮等车企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重组,力争形成一个年产销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
2009年10月,有信息显示,在安徽省政府的推动下,确定由奇瑞对江淮进行整合是一个更可行的方式。此时,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对此一直抱有抵制的态度,奇瑞和江淮重组一事随后不了了之。
2010年两会期间,奇瑞重组江淮一事再次甚嚣尘上,此间,左延安公开表示,不赞成奇瑞和江淮重组,两者更应该合作。
2012年初,左延安突然离职,由江淮汽车原总裁安进接替其成为江淮董事长;最近,江淮定向增发计划失败,资金链紧绷且市场处境日渐困难,于是,江淮被奇瑞重组的预期开始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