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客车 » 客运 » 正文

为什么公交出行比例难以提高?

商用车之家讯: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发展“绿色交通”可以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发展“绿色交通”可以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然而,作为绿色交通主体的公共交通占比却始终偏低。据统计,全国大部分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30%,中小城市平均约10%,而管理较好的发达国家城市公交分担率一般在60%以上。我国公共交通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近年来,绿色出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地也在加快推进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等方面的建设,为什么公交出行比例难以提高?


  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强是首要因素。如今,人们的出行要求不断提高,从“有车坐”向更加“便捷、顺畅、绿色、安全、人性化”的服务转变。而目前公交出行不方便、不快捷、不舒适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地方没有通公交,有些线路高峰时期严重拥挤,地铁与公交车换乘不便,“最后一公里”没有衔接,公交车准点率较低、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随着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加之城市规划考虑不充分等原因,使得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还比较滞后。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不少地区用地指标长期得不到落实,站点覆盖率不高,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公交车辆进场率不足60%。同时,行业发展政策不完善,公交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补贴补偿“一事一议”现象较为普遍。


  公交出行比例偏低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已经对汽车出行的方式形成了较强的依赖。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汽车消费的高峰期。刚刚迈入汽车社会的人们还热衷于体验汽车带来的舒适、便捷。而此前城市的道路新建扩建,主要围绕的是汽车出行,无疑也加重了人们对汽车使用的依赖。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毛保华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了北京交通的一个“怪圈”:私家车过快发展造成城市拥堵,城市拥堵使公共交通效率降低,公共交通效率降低让私家车主宁可堵在自己车上,也不愿选择公共交通,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在北京,过度使用汽车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把小汽车当成自行车用”。有数据显示,北京汽车的出行距离普遍较短,5公里以下的出行占比为44%。这种短距离,其实更适合步行或自行车出行。出现这种状况,既与人们绿色出行意识不强有关,同时也折射出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总而言之,要让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就必须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城市规划等各方面予以保障,从线路到服务各个细节都切实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关键词: 公交出行 绿色公交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