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行业在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高速成长之后,在2013年遭遇发展瓶颈。这其实和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截至二季度,中国的GDP增速回落至7.5,且全年增速依旧处于下行通道。
在相对绷紧的经济环境面前,各行业开始了自我应对的思考,客车行业也不例外。
买卖双方的角色换位
其实从近年来客车行业的发展来看,客车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在多轮铁路提速、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关于客车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共赢”之道探索一直未曾停滞。
这也正是为什么客车行业的增长能在近几年商用车市场略显疲软时依旧坚挺的原因。但到2013年之后,这种环境还是遭遇了挑战。
“其实近几年大部分主流客车企业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比如新产品的研发更适用于市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用户运营管理的进步等。”福建闵运的客户曾在记者采访时表示,“但现阶段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压力依旧很大,这需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共同努力。”
不可否认,包括替代能源及车联网在内的诸多新产品技术应用帮助了用户在成本节约上的体现,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双方实现的“共赢”依旧体现的还是客车产品本身的买卖合作,并没有从根源上体现客车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共同应对。
但2013年宇通提出的LCC,与以往有所不同。
从LCC的行为表现来看,宇通是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针对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全周期价值体现来进行核算的。换句话说,LCC的意义在于客车企业能真正站在用户价值评价的角度去思考并最终保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其实开启了客车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思考换位。
“其实在欧洲,LCC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全球有着卓越市场表现的FPT负责人菲亚特动力科技亚太区总经理余宁向记者表示:“宇通能在国内倡导并引进LCC,是一种将技术和质量利益最大化传递到用户的很好体现,而对于用户来说,企业能更好地处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和诠释价值,无疑更容易获得共鸣感。”
价值量化的思考换位
当宇通用3年多的时间开展对LCC的研究时,一个与客车行业传统采购思维完全不同的答案开始被挖掘——“从客车的LCC成本结构来看,采购成本仅占车辆LCC成本的15%左右,而真正占据车辆LCC成本‘大头’的支出在于燃料和维保成本,达到了车辆LCC成本的70%左右。”
这对于传统客车用户的购买行为来说其实是颇具有戏剧性的。一是现阶段客车采购的过程中产品初置价格依旧是不少用户较为偏重的权衡标准,二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认识到了客车使用过程中后期费用投入所带来的持续压力。
“像我们选择客车时一般会更愿意采购有品牌、有品质的产品。”首汽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一来是这种产品在我们购买之后服务会更有保障,用起来放心;二来是我们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值得我们去合作。”
其实对于一些管理意识较为先进的客车用户早年间就一直有着朴素的价值采购标准,但当这一标准由数值去具体量化后,也开始让更多的用户在对于车辆采购成本与后期使用费用上有了换位的偏重。
“每一份价值对于现在的客车用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帮助客户节约成本实现价值提升正是领军企业应该付出的努力。”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公司总经理裴赛德向记者表示:“以上菲红的发动机产品为例,我们目前实际测量的油耗要低于其他竞争对手低3%~5%,这从长远来看所能为客户节约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另外,我们和宇通一样对服务都非常看重,愿意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全程无忧’的售后服务保障。”
换位换空间
宇通在2013年推出的LCC之所以能在客车行业引起如此大的市场反响不仅是因为与客户实际使用形成了共鸣,也因为宇通在LCC的推广过程中所体现的角色已不仅限于客车产品本身的营销,而是一种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倡导者和推进者。
正因为此,宇通LCC的推出获得了来自米其林和FPT等国际品牌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中国客车市场的良性发展,进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相同理念是促使我们多方合力推动LCC的重要原因。” 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夏茂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低油耗是每一家运输企业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米其林期望在本次LCC工程战略的项目中,将以我们最具安全性、省油和长里程特性的产品,以及专业的服务和技术培训,为LCC贡献力量。”
对致力于推动行业进步的宇通来说,LCC所带来的营销氛围用“得道者多助”来评价似乎并不为过,这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空间。
“中国的运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变革的阵痛考验着每一家企业,他们需要明确方向,需要建立战略。”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夏茂廷在LCC启动仪式上的发言很具代表性:“LCC这样的项目是能帮助中国道路运输行业成长的,我们非常高兴能成为这一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坚信这个集聚了客运行业、轮胎行业以及动力行业领导者的项目,必将获得成功。”